11月7日《農民日報》刊文
《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對農民收入貢獻超三成》
聚焦高原特色農業對全省農民的收入貢獻達33%
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
↓↓↓
近日,記者從云南省“高質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規劃”系列新聞發布會·農業農村專場獲悉,“十四五”期間,云南農民收入構成中,有四成以上來自產業,特別是高原特色農業,對全省農民的收入貢獻達33%,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。
高原特色農業是云南的金字招牌。云南堅持把高原特色農業作為“芯片產業”來打造,大力發展生態農業、設施農業、高效農業、共享農業,集中力量培育壯大“1+10+3”重點產業,初步構建了具有云南特點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。茶葉、鮮切花、堅果、咖啡、中藥材、煙草、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居全國第1位,高原特色農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,成為我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典型模式之一。
咖農正在采摘咖啡。人民網 虎遵會 攝
從投入的重點來看,云南五年安排資金1351.72億元,支持打好高原特色農業王牌。其中:安排資金600.65億元支持糧食安全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;中央和省級銜接資金投入產業項目706.99億元,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;設立并安排省級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專項資金29.21億元,支持設施農業、完善全產業鏈的發展;爭取中央資金14.87億元支持農業產業融合發展。
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工作人員正在對玫瑰鮮切花進行篩選 陳飛 胡妤雅 攝
聚焦“1+10+3”重點產業,云南充分發揮挖掘資源優勢,因地制宜補齊標準化基地建設、冷鏈物流、農產品加工、品牌打造等產業發展薄弱環節,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基礎不斷夯實。在文山州西疇縣法斗鄉馬龍洲村,依托本地生態與資源優勢,大力發展金線蓮種植,推廣“庭院+林下”種植模式,積極爭取政策支持,全村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,最高單戶收益達3萬元。
另外,云南還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園區化、綠色化和品牌化發展。建設8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、62個農業產業強鎮、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;2024年獲證有機產品證書數2797張、綠色食品產品3652個,分別居全國第2位、第3位,茶葉、蔬菜、咖啡有機認證面積均居全國第一。同時,加大品牌推介,推動“綠色云品”品牌知名度、認同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,比如大家熟知的昆明國際花卉展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產地型花展。
來源:農民日報